[ZZ]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horan (骆驼)

[ZZ]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

                                      

作者: 张正春 | 2005年09月02日10时28分
来源: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87254.html

中国人非常伟大,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1、 历史悠久。中国人有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独立完整的文明体系薪火相传,虽然历经劫难,没有断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2、 文明进步。中国人在有史以来的五千年间,就整体而言,在大部分时间中处于人类文明的领先水平。
  
  3、 地大物博。有史以来,中国人稳定而又持续地拥有了亚洲最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广大地区(华夏九州的大好河山),所谓“江山社稷”固若金汤,纵然一时失手,终将收复如初。
  
  4、 人口众多。有史以来,虽然历经自然灾害、战火考验和异族入侵,然而却能够始终保持人丁兴旺,国家民族的生存基础没有动摇。
  
  5、 语言文字。有史以来,历经自然灾害、战火考验和异族入侵,语言文字和思想信念没有被破坏,始终一贯,连续完整,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幸存。
  
  6、 发明创造。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就可以得知中国人具有发明创造的天才智慧,与那位“普罗米修斯”的盗窃行为大相径庭,两相对比可以发现不同的心境和态度,仰或掩盖着某种历史之谜?中国人很清楚,勤劳智慧没有必要大肆渲染,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至于伏羲画八卦、女娲制陶器,神农氏创立农业、发明医药,轩辕氏创立工业、发明舟车等,无不是勤奋好学、辛苦劳作的结果。今世所谓“四大发明”在中国人的发明史上只不过是晚期的几件作品而已,其余无数重大发明创造,为西人所不能尽知者。
  
  7、 生活水平。有史以来,中国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整体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和高水平的。只要我们看看四、五千年以前的彩陶(仰韶文化)就知道当时的生活水平!
  
  8、 生存能力。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此历史所证明者,毋庸置疑。
  
  9、 经济发展。养育了最多的人口,维持了最长的历史,保证了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
  
  10、 伟大人物。中国固有之学主要在儒、道二门,儒门圣人是孔子,道门圣人是老子,其余人等不足与相提并论,千古以来莫不如此。孔子、老子之后,又有分门别类的学问和相对“专业”的“圣人”:如医家有“医圣”张仲景、书家有“书圣”王羲之、兵家有“兵圣”孙子,诗家有“诗圣”杜甫……所谓“圣人”的评价标准揭示了一种登峰造极的人品,无论言行功德、学问修养,无不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人生丰碑。中华诸子百家,人物众多,外国人实难望其项背。在尚武争霸的现代社会,只一个“孙子”就足以傲世天下,其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已经达到无穷之境界。
  
  11、 思想理性。没有真正的宗教束缚和思想禁锢,讲道论理,善于思考。中国人最佩服(心服口服、内心折服)的不是虚妄而武断的“上帝”,而是真实亲切的“圣人”。中国人最看重的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道德和学问。中国人最为敬仰的是孔子和老子,不是三皇五帝,不是英雄豪杰,不求神异灵奇,唯重思想和智慧。
  
  12、 精神境界。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学术研究始终未曾泯灭。
  
  13、 天下一体。汉语中有“天下”一词,其眼光、胸怀和度量足以证明其伟大。
  
  14、 以德为重。尊道贵德,仁义道德,重德轻利,淡泊名利,注重道德修养。
  
  15、 中庸之德。不卑不亢,动静相兼;不骄不躁,刚柔相济;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唯有如此大德,不计较一时之成败,不纠缠一时之荣辱,没有患得患失的负担,没有输赢胜负的束缚,超然自处,不为外物所困,不为功利所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受制于人。惟其如此,中国人能够始终保持从容自得,没有偏激和盲目的失误,没有顾此失彼的焦虑,没有进退维谷的困境,逍遥洒脱,顶天立地。
  
  16、 阴阳之道。阴阳互补,阴阳相得,虚实相应,相反相成,恩威并重,进退自如。惟其如此,中国人具备了一种超乎寻常的“逆来顺受”的智慧和“忍辱负重”的能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为一时悲喜所累,宠辱不惊,谓之通达之人。如此处事者,人所不堪,无动于衷,世俗苦恼,无所牵挂。反观对照,那种“知进而不知退、知刚而不知柔”的人,哪有一个能够长久的呢?
  
  17、 道法自然。“道”是中国人的思想法宝和精神支柱,所谓“有道之人”、“得道之人”那可是做人的极致,除此而外,无可称道。
  
  18、 仁人志士。孔子曰:“仁者爱人”(《论语》)。所谓“仁者无敌”,盖由此矣!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又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如此人生信念,赋予中国人不可磨灭的伟大品格!
  
  19、 礼仪之邦。中国人不怕失败,不怕吃亏受屈,唯怕“失礼”。注重礼节的国家,人们不惧生死而惧礼仪,所谓“死生事小,失节事大”是也,这是何等豪迈慷慨。
  
  20、 君子之国。中国人的文明开化甚早,不求禽兽之欲,不惧虎狼之威,不逞英雄之能,不鼓豪强之气,不欺弱小之辈,不兴不义之师。所谓“君子”,这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人品和人格,《周易大传》和孔子的《论语》树立了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规范,他是和“小人”(注意:孔子所谓“小人”和人们所说的“坏人”可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反映了教育家的境界和思想家的水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
  
  21、 浩然之气。《孟子》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种大丈夫气概就是无敌于天下的“浩然之气”。中国人有如此大丈夫之人品,岂不伟哉?
  
  22、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这是中国人的人生信条,礼仪之邦的“礼节”是一种原则性,以和为贵的“宗旨”是一种灵活性,既能够坚持原则,又能够灵活应用,不改其志,不易其节,又不失变通的智慧,这是何等聪明之人?归根到底,“礼节”是权宜之计,“和平”才是长久之计。
  
  23、 谦虚好学。谦谦君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过则改,这就不至于糟糕透顶。
  
  24、 文武兴国。文武双全才能安邦定国,文事不废武备,军备不忘文化。止戈为武,是武备之本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上之策,古今知兵者不可不察。
  
  25、 忠孝治国。孝敬父母,忠于祖国,所谓“爱家护国”的责任和“保家卫国”的义务,引而申之,天经地义的法则,长治久安的法宝。
  
  26、 伦理安人。中国人讲究“天伦”和“人伦”,由于“天人合一”原理是基本原理,“天伦”就成为“人伦”的“原则”。因此,中国人的伦理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智慧,而不是外加的“游戏规则”。心安理得,心悦诚服,不需要以势压人,只可以以理服人,天理人情,人心自有公断,无需强加于人。“天行健”,所以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所以说:“君子以厚德载物”。法天象地,这不是天经地义吗?谁能够否认这个“天理”啊!
  
  27、 尊师重教。从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唯其如此,开启智慧,坚持真理,明辨善恶,判断是非,有“孔圣人”一夫当关,各种歪门邪道“万夫莫开”。中国人不会被人所误导,亦断难为人所迷惑,域外种种“宗教神怪”终不能在我中华误国误民。所谓“中国无宗教”者,诚哉斯言!在所谓“天人合一”的信念之中,天人不二,神人不二,纵然皇皇如“天帝”者,亦不能怪异于人,道德信念发自内心,又何必求异教束缚我心,岂不悲乎?
  
  28、 尊重女性。从“女娲补天”到“观音救世”,从天上的西王母到世间的巾帼英雄,娥眉不让须眉者不可胜数,那些顶天立地的“女中丈夫”,何曾丝毫示弱于男儿?
  
  29、 盖世奇功。“女娲补天”的壮举,“夸父逐日”的勇气,“精卫填海”的斗志,“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那恶战不休的“刑天”,那种气势,谁人能敌?
  
  30、 龙的传人。人类古代文明都有“图腾崇拜”的历史,这是人类思维的雏形,是所有民族思想史的出发点。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崇拜相比较,无论罗马人的“狼图腾”,还是英美国家至今犹存的“鹰图腾”,或者其他民族的“虎图腾”和“牛图腾”,无不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唯有“中华龙”是个无所不能的神灵!“牛头马面”、“狮鼻兔眼”、“虎掌鹰爪”、“鹿角虾须”、“蛇身鱼尾”……无数优秀品质集于一身,“春分则登于天”、“秋分则潜于渊”,或者“兴云吐雾”,或者“隐介藏形”,或“鱼”、或“马”,或“山”、或“水”,可为“火龙”,可为“水龙”,亦或“金龙”、“土龙”,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反映了中国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凝聚力。若论思想境界和文化性格,中国人的先天优势谁人能比?如此看来,伟大与渺小,狭隘与广博,不是一目了然吗?
  
  31、 龙凤呈祥。单说“龙”的神奇,似乎已经登峰造极,然而,中国人又设想出一幅更加辉煌的文化宏图:龙凤呈祥!这真是不可思议!“龙”有“鹰爪”,依然具备了鸟类的品德,为什么又要创造出一个“凤凰”呢?《尚书》:“欲不可纵,物不可极”,龙之为物,可谓极矣!怎么办呢?这就是“凤凰”的妙处!《易》曰:“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这就是天道,只有龙凤呈祥,方显“群龙无首”的智慧,只有这样,伟大的巨龙才不至于孤独和疯狂,才不至于离经叛道!只要不背离天道,伟大的龙就不会自我毁灭!何谓天道?《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道就是阴阳之道!龙为阳,凤为阴,只有龙凤呈祥,才能阴阳合德,和合之美,尽在不言中。
  
  32、 象形文字。汉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象形会意,既可以形象直观,又可以抽象演绎,象征意义和引申义以互不相妨碍,反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唯有汉语文字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一个奇迹吗?如:“本”和“末”,“上”与“下”。“阴”与“阳”,“虚”和“实”,“刚”与“柔”……如此之类,皆相对而言,指示而出。“本”就是树木的根本,“末”就是树木的末梢。所谓“本末倒置”不是很好理解吗?至于“上”与“下”,一目了然,不言自明。“阴”是山的阴面,“阳”是山的阳面,如此定义阴阳,复杂的自然现象,深奥的哲学思想,巧妙的人生智慧,昭然若揭,其理甚明。“虚”是一种太虚境界,“实”不过是殷实之家,相对比较,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啊!“刚”为金之性,“柔”为木之性,金木之别,人所共知,物理属性与生态利害判然,形象之美与音韵之美无比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这是多么优美的一种文字啊!
  
  33、 成语词汇。汉语词汇,特别是成语,讲究偶联、对仗,此阴阳之妙,道理颇深。言简意赅,文浅意深,一举两得,涵义丰富。汉语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如:扭转乾坤,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显微知著,借古讽今,水火不容,江山永固……再如“游泳”、“旅游”、“观察”、“朋友”……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想象是外语所没有的。无独有偶,成双配对,其中奥妙,唯有阴阳理论可以揭示出其中蕴含的玄机。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奇妙的汉语言文字》一文中详细论述,此不赘言。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丰富的意义,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神奇效果。试想一想,如果不能像汉语言文字一样简明扼要地表达,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废话,那不是多余吗?
  
  34、 飞天壁画。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举世无双。西方神话中有长翅膀的小天使,显然,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翅膀是不能够飞翔的,哪怕是天使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飞天仙女”就能够无翅而飞,而且飞的极其潇洒自如,自由自在,无所依傍,这不就是中国人艺术想象力的过人之处吗?
  
  35、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在甘肃武威市“雷台”遗址所出土的一件东汉青铜艺术品,这匹神马无翅而飞,横空而走,虽迅疾如飞燕者所不能也,这和西方人想象中的“飞马”形象实在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36、 万里长城。横贯东西,跨越千山万水的长城,随山起伏,涉水凌云,宛若一条巨龙盘踞在亚洲,雄伟壮观,静中寓动,河山为之增色,九州连成一片,北国万里风光,俨然一幅图画。这不是一种巨大的艺术创举吗?能做出这种艺术效果,怕只有中国人了。
  
  37、 建筑艺术。中国所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大屋顶”为最。翘角飞檐,立柱斗拱,高台之上的大殿,就有了活的灵魂,虚实结合,动静相兼,寓动于静,静中有动,若行若止,若举若飞,若有所待,若有所望,庄严而不僵硬,灵活而不轻浮,这就是中国人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无数亭台楼阁、庙宇殿堂,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灵感。
  
  38、 旷世柔情。《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怀有谁能够超越呢?
  
  39、 行侠仗义。无论青史留名、万世流芳的先秦“义士”,还是《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闯荡江湖,横行天下,盗亦有道,这是中国文化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彩之处。强盗土匪,地痞流氓,恶霸豪强,一介武夫,能够晓之以“大义”、谕之以“真情”,其“归顺诏安”之意,又岂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40、 古籍典册。姑且不论“三坟五典”之类,只一部《四库全书》,足可以独步天下矣。
  
  41、 文章之美。三千年来,中国流传至今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奇文美赋,足见古人雄才大略,气壮千秋。无论《左传》和《孟子》,无论《楚辞》与汉赋,从《战国策》到《古文观止》,浩气凛然,气象非凡,文章之华美,精神之纯粹,罕有能匹敌者。
  
  42、 中华诗词。由于汉字的艺术性很强,汉语在长期历史沉积和无数学人的锤炼之后,汉语的字、词、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及其丰富,汉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极强。汉语给人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诗人最重要的特质是想象力,所谓浪漫气质就是诗人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汉语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天才诗人,诗人气质已经是中国人的普遍特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会涌现出无数才情并茂的诗人和才华横溢的诗篇。唐诗、宋词是中华诗词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它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它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无论李白、杜甫,无论韩、柳和苏、黄,无论陆游和陈亮,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仅就洋洋数万篇唐诗宋词,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与之相比呢?没有!
  
  43、 明清小说。只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一部都是举世无双的极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世界上还有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艺术创造吗?
  
  44、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钟鼎文中我们就会感受到,那些远古的汉字就像是鬼斧神工铭刻而成,古朴大雅,厚重端庄,那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是从远古而来,是从大地深处而来。至于秦篆汉隶,清雅秀丽,飘逸灵异,每当观临之时,一种神奇的感染力扑面而来。唐宋以降,汉字的艺术功能在纸墨笔砚的锤炼之中就诞生了洋洋大观的中国书法流派,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论在那里,只要见到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拿起毛笔,在一张一无所有、洁白无瑕的宣纸上尽兴挥毫,一番笔走龙蛇之后,转眼间,满纸云烟,如梦如幻,作者如痴如醉,观者无不倾倒!这个时候,谁不为中国人而自豪呢?
  
  45、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大地湾的“地画”就是一幅难得的绝笔。从仰韶时期的彩陶,发展到秦砖汉瓦的恢宏气度,中国人的绘画天才就已经是势不可当了!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而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似乎天生如此,并且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魏晋时期有顾恺之,有唐一代是吴道子,中国绘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新的气象已经蓬勃而出。宋元以后,从“松雪道人”赵子昂到华亭“香光居士”董其昌,其间诞生了许多国画大师,使中国山水画以及人物、花鸟无不精益求精,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达到了巅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精美绝伦,蔚为大观。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脉相承,水墨功夫,清新秀雅,一派吞吐宇宙的气象,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方寸之间展现无限风光。写意画在平淡中得真味,精神到处,风云际会,百态千姿,跃然纸上,万象众生,呼之欲出。
  
  46、 中国音乐。西方音乐自十八世纪以来,真如洪水巨流,无论贝多芬,还是柴科夫斯基,其音乐成就似乎无人可敌,各种交响乐占居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厅,光芒耀眼,音乐高亢,歌声嘹亮,几乎令所有其他的音乐都黯然失色。然而,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吗?我们看看中国古代,发现于八千年前的精美的“骨笛”以及仰韶时期出土的大量的“陶埙”就足以说明中国音乐的早期成就已经非同一般。传说在伏羲女娲之后,神农黄帝之时,中国所发明的乐器已经自成体系,这在战国的“曾侯乙墓”中发现的大型编钟为主的乐器体系已经充分得到了证明。钟磬、锣鼓、琴瑟、箫笛、埙龠……和西方交响乐中的器乐体系相比,在那些大型的编钟和编磬面前,我们能不为之所动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和西方现代优秀的音乐成就相比,才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的音乐成就。汉语中的“知音”一词讲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成为万世绝响(见《列子》“汤问”篇)。然而,真正的“知音”莫过于孔子,在《论语》的“八佾”篇中记载了孔夫子对于音乐的评价标准,从孔子对于《韶》乐和《武》乐的比较中,由“尽美”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升华,使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了。再看道家,老子说:“大音希声”,这在庄子“至乐无乐”的“天籁”境界中可以得到更具体的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音乐修养啊?由此断定,中国道家音乐和儒家音乐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47、 中国戏剧。无论秦腔和京剧,无论越剧和豫剧,其综合成就和艺术境界就全球而言依然是无与伦比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无论内涵韵味,是绝乎不能相比的。
  
  48、 中华美学。中华美学讲究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所谓“中和之美”(儒家的崇尚)和“自然之美”(道家的追求)是把握美学标准的两大要领,而那些孤立的美和纯粹的美都是荒诞的和不完整的,谬误在所难免,偏颇和缺陷的存在如何可以达到真正“完美”的境界呢?美的标准有阴阳虚实之别,有刚柔动静之变,所谓“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虽各有其美,又何如完美之境界呢?人生之完美、天地之大美,必然是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浑然一体,达到一种所谓的“化境”,这就是中国美学的特殊境界。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妙不可言的,《易》之“贲”有“白贲”之意,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拙朴之美,淡雅之极致也。
  
  49、 沉鱼落雁。“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一种美学境界。所谓“沉鱼落雁”的境界就是一种闲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不骄不躁,不慌不忙,落落大方,款款而来,恬淡静雅的风度,自由自在的气度,气定神闲,优哉游哉,这就是“沉鱼落雁”的意境,一种美的状态和意象。“闭月羞花”是指“月朦胧”、“花半开”的状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含蓄之美”和“朦胧之美”。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意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这给我们一个启发,美学原理和美学原则与生命的规律以及生态学原理是一致的,不符合生命法则和生态原理的美学就出现问题了。
  
  50、 中国印章。“印章”是中国书法绘画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继承了甲骨文和钟鼎文的古老传统,“刻印”体现了一种极其古雅的艺术品味。“中国印章”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一方印章凝聚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浓缩了多少中国文化!
  
  51、 中华宝玉。中国人对“玉”的崇尚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玉”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是真善美的完整统一,是无比尊贵的象征,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把玉的属性和君子的秉性统一起来,美玉的纯洁无瑕和君子的高尚品行相一致,外柔内刚、温润坚毅,只有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够把“君子”和美玉统一起来。佩玉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传统,这在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未曾中断,这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上得到了生动地体现,一块宝玉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52、 中华奇石。中国人钟情于石并欣赏奇石的传统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丑石”与“美玉”成为互相对应的一个审美体系。石以丑为美,美在那里呢?“瘦”、“皱”、“漏”、“透”就成为评判湖石的四个美学特征,这和美玉的圆润、光滑、精致、细密的特点是完全相反的。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一峰奇石,既丑且怪,既拙且朴,然而它却是一个山水园林的点睛之笔!这是一种不假雕琢的天然之美,它赋予人工园林一种自然情趣,这种审美趣味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品味。
  
  53、 中华瓷器。丝绸和瓷器成为唐宋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它给中国赢得了许多声誉。瓷器以景德镇为最,一块普通的泥土经过水火交融的锻炼,奇迹就出现了:光彩夺目,晶莹如玉,千姿百态,华美无比,这就是精美瓷器的艺术魅力。在瓷器的创造发明中,中国人把“女娲炼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化腐朽为神奇,化学变化和艺术创造相结合,人工之妙,造化之奇,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把中国的瓷器工艺和意大利的玻璃工艺相比较,中国特色就显而易见。
  
  54、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的一个缩影,是战争艺术和军事智慧的结晶,一炮一马,一兵一卒,纵横車车,运筹将相,进退生杀,相互制约,行军布阵,攻守应变,颇具人生智慧,表现出丰富的哲学思想。
  
  55、 中国围棋。中国围棋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其中的艺术构思和思想内涵说明中国人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体现了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圆形棋子主动,象征天道;方形棋盘主静,象征地道;正合“天圆地方”之意。一种棋子,色分黑白,理通阴阳,道法太极,有天地日月之象,有乾坤开合之妙,虚实进退,往来变化,刚柔相推,攻守相依,忽如龙争虎斗,忽如二龙戏珠,忽然硝烟四起,忽然风平浪静,忽然狭路相逢拼命厮杀,忽然天高地远各奔西东,春风得意者步步领先,海阔天空,任意驰骋。然而棋逢对手,岂可大意?一时失手则处处被动,步步紧逼,节节败退,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虽然,高手自有妙着,断腕“弃子”亦可扭转乾坤、起死回生,以小败而获大胜,不亦快哉!围棋对弈,有“气”则生,无“气”则亡。高手相遇,最终胜负取决于空间实地大小与先后手,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境界高低、胸怀大小的呈现。围棋是“神仙棋”,一番“手谈”晤对,比赛的是棋手的风度和修养,眼光之远近,气量之大小,最高境界的对弈是人生的感悟和超越,而不在于简单的得失输赢。这就印证了传说中尧帝发明围棋的意图: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涵养道德,培育精神。
  
  56、 中华武术。武器的最初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在武器的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当武器被人们用于自相残杀,武器就成了凶器。在厮杀格斗中出现的各种武器,不是为了对付野兽,而是为了杀死自己的同类。如何化解这个矛盾,这就有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止戈为武”的思想是中华武术的基本信念。把防身抗暴和修身养性相结合,化残暴为吉祥,化戾气为和气,化敌为友,化险为夷,于是,刀枪剑戟,戈矛棍棒,这些杀生的凶器演变成了养生的法宝,“十八般武艺”都成了健身养生的艺术。“峨眉剑”、“少林刀”,经过中华武术的改造,刀光剑影和枪棒拚杀成了一种祥和的艺术境界,这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至于中华武术的最高境界,武器反而成为多余的累赘,“太极拳”、“八卦掌”都不需要武器,它是一种生命的艺术和思想的升华,其中的人生感悟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高超智慧,高深莫测,诚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7、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不是一般的饮食文化,是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深刻影响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的科学内涵、思想内涵和文化艺术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孔子说:“食不厌精”,这是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好的注解。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源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殊性质。“调和五味”是中国烹调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由于烹调过程中需要平衡阴阳、调和五味,其中的道理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把饮食文化和政治文化统一起来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综合性与调和性,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科学性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在油、盐、酱、醋、糖、酒的化学处理之后,在姜、葱、蒜、花椒、辣椒、芥末……这一系列具有强烈杀菌杀虫作用的处理之后,不但除去了食物中的膳、腥、臊、臭等异味,大大降解了大量具有毒副作用的物质,杀死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卵,再经过煎、炒、烹、炸、蒸、煮、烧、烤的一系列加工过程,我们吃到的食品就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应该说,中国饮食文化保证了中国人的饮食健康和生理发育的良好条件,对于维护中国人的生理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非但如此,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非常丰富的,品种多样的面食和炒菜以及丰富多样的汤、粥、羹、浆,极具中国特色的饺子和包子、元宵和浑沌,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至高境界,启发人生智慧,感悟人生真谛,这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58、 衣裳文化。《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由此可见中国衣裳文化(现在的说法是服装文化和服饰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上衣下裳”的制度在中国大概很早就出现了,这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次大革命,意义非同寻常。人类社会现代服装文化以“西装”为主流,自辛亥革命后,我们已经把中国古代的衣裳传统遗忘了。当我们在古代壁画和图书中,在现代古装戏剧电影中,在现代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服装中,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实在令人吃惊:光彩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飘逸潇洒……无论款式和色彩,无论气度和风韵,中国古代的衣裳文化都是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相信将来的服装演化一定会从中国古代衣裳文化中吸取无数的营养。
  
  59、 中国茶道。茶和茶道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们只要把茶和咖啡、可乐相对比,就会发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茶分为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几大类。具体品种则多种多样,龙井茶、乌龙茶、铁观音、碧螺春……不一而足。相对而言,咖啡和可乐的实用性强,而文化艺术内涵就比较薄弱。相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杯清茶,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就诞生了,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魅力。试想,如果我们在乡村野地茅草屋,友人相聚,故旧重逢,或者一人独处,浪迹天涯,一杯粗茶,足慰平生!其实,无论是乡村小店,还是高档宾馆大型酒店,茶的特殊魅力是无法取代的。一杯清茶,一缕清香,那种清雅恬淡高洁脱俗的艺术享受,那种清静淡泊的高士情怀,不是正好体现了君子高尚纯洁的情操吗?至于品茶悟道,其中真谛,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难以领会的。
  
  60、 中华酒道。酒在世界各国并不稀罕,酒文化在世界各国都有特殊意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品位。中国酒文化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不喜欢酒的民族是没有激情的民族,然而,沉湎于酒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从汉字“尊”与酒的关系就可以知道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体现礼仪,交流感情,祭祀、聚会都离不开酒。然而,醉酒误事的教训却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夏桀和商纣因嗜酒而亡国,酒成了生活糜费和政治腐败的催化剂。因此,儒家对酒的看法保持中庸,“不过量”、“不乱性”是君子对酒的态度。中国酒文化最杰出的成就可能与“诗酒相酬”有关,诗人与酒的关系演绎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动人的篇章。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在这些伟大诗人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浓郁的酒香!正是他们,把中国酒文化推到了一个极致的境界。然而,中国酒文化真正可贵的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提出了一个“中华酒道”的问题!所谓“酒道”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的这句话揭开了谜底。中国人对于酒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对于酒的感受和品味是富有想象力的!所谓酒道,就是品酒悟道,要品出酒的“真味”,那就是所谓“山水之间”、亦虚亦实的人生感悟。如果就事论事,只是喝滥酒,那个水平就太低俗了。苏轼的酒量很小,但他的酒道很深,他很会喝酒,也善于品酒,就给他带来的收获也非常可观。中华酒道富有诗情画意,富有哲理,他给中国文化赋予了更多的灵性。如果对酒的妙道不能有所感悟,想完全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章是有困难的。如果不能够理解中国酒道,想完全进入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可能的!
  
  61、 直觉悟性。中国人的直觉和悟性与众不同,何以见得呢?“味”这个汉字是极其普通的,然而它的涵义极其丰富而且非常重要,它是中国文字中最值得研究的基本词汇之一。“滋味”、“品味”、“回味”、“韵味”、“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这几个词汇足以说明中国人的直觉悟性是从何而来的,中国人杰出的想象力和敏感性由此可以得到一个说明。现代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对人的原始意义和深刻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它与人类的本能性反应和直觉认识有密切关系,对人类的心理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人用辛、酸、甜、苦、辣和香、臭这几个形容词几乎可以描述任何事物,对于复杂问题以及深刻的哲学问题往往也离不开这些基本词汇。在中国人看来,似乎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食品”来品尝,一切学问,无论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都可以作为“美味”来欣赏,人生就像一盘菜肴,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可以品尝出来。“有”、“美”、“善”、“鲜”、“厌”……这些最重要的汉字都与吃的东西直接相关,所谓“尽善尽美”的境界不就是吃出来的吗?孔子说:“人皆饮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天下之人都要吃饭,然而能吃出“味道”能吃出“境界”的人就很少了。试想,一个没有“胃口”、没有“心肝”的人,生活该是多么地“乏味”啊?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无论什么饭菜,无论薄酒清茶,其中的“意境”是极端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意境”中才能够“悟道”,才能够提高人生的品位,才能够感悟生活的意义。“你吃了吗?”中国人见面时的这个问候语让许多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个看似普通的问候语中隐藏着深刻的涵义,你明白了吗?
  
  62、 中华园林。中华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也是世界园林的顶峰。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园林,北方有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和颐和园,南方有私家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等。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神州大地上,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芒,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园林是一种再造自然,是巧夺天工的杰作,是再造乾坤的壮举,“虽有人作,宛若天成”是中华园林的伟大成就。只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才能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和“意境”。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人掌握了“天道”、明白了“天意”,意味着中国人拿到了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意味着中国人发现了自然的秘密和造化的机关!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具备了和“上帝”一样的智慧!谁能说中国人不伟大呢?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文明的要素很多,而所谓集大成者莫过于园林。中华园林是中国人所创造的世外桃源,是按照“仙境”的标准精心设计巧妙施工而成的,那种“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的感受和“气象万千”、“乐以忘忧”的效果,那种千姿百态的景观和自然天真的境界,使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一个个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艺术品。在今年所发生的圆明园事件中,我多次深入圆明园考察,那种“神韵”和“意态”,那种“气派”和“风范”,真是令人向往、流连忘返!
  
  63、 中华医学。虽然在20世纪曾经发生过“取缔中医”的提案,然而,中医、中药和针灸今天已经誉满全球,人们对中医的兴趣与日俱增。中医又称作“岐黄之术”,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中已经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如此古老而又特殊的医学体系在现代医学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充满神秘,神奇的疗效和玄妙的理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释和认知的研究。我从大学生物系毕业以后,曾经从父学医,也参与过中医院的临床实践,对于中医的理论思想和治疗效果颇有体会。遗憾的是,中医治疗虽然被广泛接受,而指导中医临床和设计中药配方的理论体系却被人忽视,甚至于误解和反对。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许多人只是把中医看作是特殊的传统医学,把中医和藏医、蒙医以及其他国家的古代医学混为一谈,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发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理论,五脏学说、经络理论、八纲辩证理论、四气五味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以及三部九候、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如果不掌握这些理论,所谓的“中医”就是误诊瞎治的庸医,治疗的盲目性和疗效的不确定性就会严重破坏中医的声誉。中医中的预防医学理论、环境医学理论和生态医学理论以及中医诊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整体医学思想是极其宝贵的科学思想,这已经和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不谋而合。在中医发展史上,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医,无一不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都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正是由于他们的成就为中医的发展树立起了一座座历史丰碑。前辈的经验是,做好一个中医需要艰苦努力,一个真正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熟悉中医经典,掌握中医理论,丰富临床医疗实践,一个医术高明道德高尚的中医不单是一个医学家,而且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和艺术家,其文学修养也足以使他成为一个文学家,从张仲景到李时珍无不如此。因此,真正的中医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中医的伟大之处。中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一门神奇的医学体系。
  
  64、 中华道统。中国文化中最高深奥妙的是“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华。然而,“道”究竟是什么呢?在中国文化中,“道”是最高的思想宗旨和精神境界,为天下所共奉,人心所向,是一种整体性和全面完整性的发展规律和思想理论,是统一天下的理论武器和思想基础。《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偏不倚、中庸和合、全面完整、和谐统一就是“道”,极端而又偏废的思想和理论就是“无道”,国家分裂、天下纷争就是“无道”。所谓“道统万物”,天下有道,自然会天下太平;天下无道,就会天下大乱。这就是“道统”的意义。三代以前,“道”在三皇五帝,自从伏羲氏“开天明道”以及“黄帝问道”之后,尧、舜、禹、汤、文王、周公代代传承。春秋战国,“道”在诸子百家,孔子和老子是“道统”的正宗。所谓“文以载道”,秦汉时期,“道”在文章典册,《史记》一书得其要领。唐宋盛世,“道”在唐诗宋词,李、杜、韩、柳、苏、黄、陆、陈等诗人代代相因,文脉道统之所在也。宋元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道”在明清绘画,“道”在明清园林,“道”在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为其代表)。圣人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见《中庸》)。然而,每一个朝代,士子、文人所尚者不同,情有所钟,意有所重,思想精华的重心就有所转移,“道统”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引导时尚,决定文化的性格和文明的形式,主导社会风气和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水平,因此,“道统”所在,不可不察也。现代中国,文化革新,西学东渐,学者所重者,科学、教育、民主与法制,随着文化宣传的空前普及,文化艺术空前繁荣,“道统”的精神就分散在各个专业,随着专业日益细化,各自为政,独立发展,互相隔阂,互为鸿沟,整体道统就没有了,这就难免学术分歧和思想混乱,百姓不知所措,天下无所适从。今日之世界,豪强当道,霸权横行,正道不通,人心不服,歪理邪说嚣张惑众,只见天下为私,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公理废弃,正义难行,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恐怖肆虐,穷国日益陷入赤贫,富国加剧军备竞赛,宗教冲突势不两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是当今世界推行强权政治、推崇弱肉强食的必然恶果,这就是“无道”。因此,恢复公理,提倡道统,以德为重,反对以利为重;以和为贵,反对逞凶斗狠,这是挽救全球性危机最终实现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
  
  65、 中华养生。中国人注重养生,无论读书习武,无论琴棋书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始终不离养生的宗旨。“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信念,是中国人的人生纲领,“修身”、“养生”至关重要。我们看看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那些大师级人物,无论国学大师、国画大师、书法大家和中医大家,他们无一不是大德高寿,年九十而依然康健者甚多,可见中华养生之妙。
  
  66、 中华气功。“气”和“道”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灵魂。汉语中有许多重要词汇与“气”相关:气象、气质、气色、气度、风气、神气、喜气、怒气、才气、财气、旺气……不了解“气”这个概念,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是不可能的。“中华气功”应该称之为“中华养生气功”,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气功”随着“武术热”和“易经热”,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发展太快,难免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以至于“法轮功”等旁门左道泛滥成灾,“气功”这个曾经热门的时髦词汇反而成为忌讳,好像谁练气功谁就是“法轮功”的弟子,因噎废食,这样对待“气功”是有问题的。“气功”修炼讲究“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讲究内外双修、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虚实相应,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气功。所以,那种所谓单纯的、神秘的“气功”被无知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或者误用,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应该坚决纠正。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修炼方法,只要方法得当、科学修炼,对于强身健体,对于修身养性,都是很有价值的。“气功”和“体育锻炼”不同,和“闭目养神”不同,如果把它从“中医”、“武术”和“宗教”中独立出来,它的理论基础和修炼环境就会出现问题,这是值得研究的。
  
  67、 中华楹联。中国人发明的楹联堪称天下一绝。一幅对联,顶天立地,三言两语,包罗万象,指点江山,点缀门面,一处宅院的主人情怀,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浓缩提炼,格外精神,诚然画龙点睛之妙也。无论宫殿庙宇、乡村人家,只要有一幅楹联、一块匾额,顿时生色不少,颇具文化艺术品味。若有名人雅士奇思妙手,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文采飞扬,妙趣横生,真是蓬壁生辉,或者锦上添花。每逢春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试看中华大地,家家户户,都把新桃换旧符!大街小巷,喜气洋洋,人们在鞭炮声中欣赏各种各样的春联,议论点评,褒贬善恶,辨别是非,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参与到这个盛大的文化艺术竞赛中。这是一年一度的民族大盛会,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大交流,趣味之高下、修养之深浅,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无不充分表现出来,在比赛中得到提高,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中华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文化说明书,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它!它体现了中国人鲜明的文化性格和丰富的思想情怀,展示出一幅生动的文化景观。
  
  68、 中华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的缩影。在中国,二十四节气就是二十四个节日,其中的立春、立秋、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有特殊的意义,最为隆重的是正月初一的“春节”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春华秋实是一年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国古代没有纯粹人为的节日,即使特殊的纪念日,也与天文气候相关联。“二月二”的“龙抬头”,“五月五”是“端阳节”,“九月九”是“重阳节”,天道循环,人生相应,这种特殊的节日传统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氛,天人感应,普天同庆,意义自然非同寻常。中国古代的节日传统具有普遍意义,它不受具体的人事影响,没有局限性和强迫性,这和现代社会的许多所谓“法定节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节日在本质上是“天定节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单纯人为的节日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生命力更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值得深入研究。
  
  69、 中华历算。中国通行的历书是阴阳合历,它是根据恒星运行状况(二十八星宿)和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以及月球运行情况而制定的,从正月到十二月,可以推知太阳系的运行状况,从初一到十五,可以表示出月亮的运动情况,而使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时,就把六十年的天文周期整体宏观而又细致周密地揭示出来,用八个汉字表示年月日时,天文背景和生存状况就一目了然了。只看中国历书,知道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就知道天文气象如何,就知道气候物候怎样。我们今天都知道使用卫星定位(GPS定位仪),孰不知中国古代使用的历书已经是恒星定位了。
  
  70、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就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每十二年一循环,与木星的运动周期和太阳系的活动规律相符。把十二种动物和十二种天象对应起来,用动物的习性表示天象的特征,方便实用、容易理解。这样,每一个人的生年就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生肖符号,这不但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义。同年生的人同属相,颇有同类相亲之感。天下苍生有亿万之数,划归十二属相,就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配合国籍、祖籍和出生地,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就出来了。在十二生肖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不同属相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涵义,民间的一些讲究和习俗究竟有无道理?考虑到天文背景的差异和地理区域的差异,恐怕不宜简单化地下结论。
  
  71、 姓名字号。中国人的“姓名”有一个非常科学的系统,即姓、名、字、号至少四个部分组成,这样一来,“名字”重复的可能性就没有了。五四以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当作“封建文化”被抛弃了,现在看来,有重新恢复的必要。现在的中国人正在面临着姓名重复的困扰,如果恢复了姓氏、名字、雅号这样的体系,不但我们的姓名文化丰富了,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姓名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是先进文化的特征,应该提倡和发扬。如:王安石,姓王,名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试想,如果古代的这些诗词名家没有字号,那将是多么单调的是啊?中国人的“名”和“字”是非常有讲究的,二者互为表里,或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或者相反相成、互相补充,阴阳合和之理,内外呼应之妙,颇有情趣,耐人寻味。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刘禹锡,字梦得。杜牧,字牧之。仔细斟酌“名”和“字”的关系,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中国人忌讳直呼其名,那样会显得很不礼貌,这时候,称呼字名就显得亲切、含蓄而又文雅。如:毛泽东,字润之。称呼“毛主席”是一种感觉,称呼“润之先生”又是一种感觉,这就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称呼字名,往往表示敬重、爱护之意,对于伟大的人物,特别的称呼寄托着敬仰、拥戴之情,其中的含意是微妙的。
  
  72、 中华易经。《易经》又称为《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一般人不能区分它们,这里笼统言之。《易经》的研究现在被称为“易学”,许多大学都有正式的研究机构,国家教委已经正式批准了几个专门研究易学的博士点,也就是说,“易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经进入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学术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问题并非这样简单。中国人对于《易经》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真正懂得《易经》的人却如凤毛麟角。它太难懂了,也太容易被误解了,许多人还把《易经》当作“封建迷信”,这真是莫大的悲哀!古人说:“易以道阴阳”,就是说,《易》是研究阴阳变化的学问,它所创建的二进位制的数学原理已经成为电脑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古老的智慧启发了最先进的方法,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值得一提的是,《易经》中的科学资源正在被进一步发现,除了数理科学的价值,《易经》中所包含的生态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价值也在被逐步认识,它是一座无尽的宝库,由于它的原始性和全息性,它所保持的那种极其古老的哲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古代经学家有一个说法:“《易》为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是唯一的最高的评价。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灵魂是“道”的话,作为“大道之源”的《易经》,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73、 阴阳五行。五行学说所以被称之为“阴阳五行”是因为“五行”和“阴阳”的关系密不可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这说明“阴阳五行”在分析和认识生命科学问题非常有效。非常奇怪的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除了把“阴阳五行”用于人体解剖和人体生理学问题分析,而且用“阴阳五行”分析了心理学问题,这说明“阴阳五行”用于分析心理科学问题也是有效的。古人早就意识到“阴阳五行”具有“包罗万象”的功能,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阴阳五行”可能是一个“万用模型”和“通用模型”,因为它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方面的广泛使用已经显示出不可思议的效果。有人现在仍然怀疑“阴阳五行”的科学性,要知道,它是全部中医的基础理论,如果不用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连一个病也看不了!对于那些不懂“阴阳五行”的人,他们望断是非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阴阳五行学说有如此广泛地运用,为什么不深入思考它的原因呢?有朝一日,当人们真正理解“阴阳五行”的时候,这把“万能钥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关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网络模型”,它是如此简单而又如此复杂,对于我们揭示许多“网络关系”的本质会有什么启发呢?
  
  74、 阴阳八卦。人们都知道“阴阳八卦”可以占卜、算命,因为这个“罪过”,许多人就武断地把“阴阳八卦”定性为“封建迷信”。所谓的“封建迷信”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是一个错误的政治概念,如果用这个狭隘的不负责任的概念来代替科学概念,那是极其危险的。可惜的是,我们今天有许多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林彪、四人帮时期的水平,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到了用科学的态度来认真研究“阴阳八卦”的时候了!科学的研究办法是,熟悉文献,考订本义,考察它的起源和发展,调查它的应用,检验它的功能,辨别真伪,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来验证它的理论,最后才能得出结论。《周易》的《说卦传》详细说明了“八卦”的起源和各种应用,《周易》的起源很早,它是原始社会“伏羲氏”的时代所创立的,与“封建迷信”没有关系。“八卦”是用阴阳符号(阴爻和阳爻)按照二进位制的办法所创建的“模型符号”,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组成的,它们分别象征天、泽、火、雷、风、水(雨)、山、地这八种自然现象,用八个抽象的符号来模拟自然现象,这非常符合现代科学的模型方法,应该高度重视这个现象。在《说卦传》中,“八卦”被引申推演,八卦符号可以用来分析任何系统中的八类因子,包括自然、社会、人生……看来,“八卦模型”也具有“通用模型”的性质,在“八卦”相重而推导出来的六十四卦中,更加细致周密的分析完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模型体系”,包罗宇宙、洞察人生、解释自然奥妙、展示造化奇观,人们对于这部“天书”的惊叹和困惑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然而,破解它的秘密似乎还为时尚早。“阴阳八卦”是一部充满哲学智慧的奇书,是蕴藏着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和生命之谜的“大百科全书”,思想、文化、科学和艺术无所不包,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75、 堪舆风水。堪舆风水,民间俗称为“阴阳”,可知它与“阴阳五行”和“阴阳八卦”的关系。除了“中医”以外,“风水”是中国古代应用最有效的实用之学。大到城市、首都的规划,小到住宅和坟茔的设计,山水园林、寺院建筑,都是古代风水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它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现代环境科学和建筑规划设计学所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到明清帝陵,古代风水师所取得的设计规划方面的伟大成就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叹服,对于那些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的设计规划,对于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的“都市规划”已经接受了历史的考验,谁能否认中国风水学的神奇和高明呢?
  
  76、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众多发明创造中并非最重要的,然而,由于他们直接引发和催生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外国人对此推崇备至也就不奇怪了。毫无疑问,没有这四大发明,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不可想象的,所谓工业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77、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有三个伟大意义。第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杰出的治水成就。第二,它体现了中国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智慧。大禹改变了“鲧”的错误的“堵水”策略,成功运用了“疏水”策略。第三,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和气魄。
  
  78、 《山海经》。据说,在大禹治水之后有了《山海经》这部著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无论从历史学、神话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山海经》都是一本举世罕见的奇书。在大航海时代以前,在如此久远的古代,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航海成就是令人吃惊的,我们不能不为古人在《山海经》中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非凡的眼光和胸怀而深感敬佩!
  
  79、 炎黄之战。炎帝和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大转折时代,而“炎黄之战”以及“黄帝战蚩尤”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性战争,“涿鹿之战”定乾坤,战争的结果决定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基本性质。炎帝一派,包括蚩尤、共工、祝融、刑天……争强好胜、崇尚武力、性情暴虐、勇敢彪悍,用今天的话说,他们比较倾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黄帝一派则比较理性,崇尚道德、性情温厚,勤劳智慧、注重礼仪,重义轻利、善于理论思维,他们讲究团结友爱,比较有集体主义精神。黄帝的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弱肉强食,频繁争斗,文明总是被豪强和野蛮势力所毁灭,因此,世界上很难有连续至今的文明。汉字是黄帝时代的仓颉所创,时代连续,没有中断,这是唯一幸存的文明奇迹。“炎黄之战”整合了中华民族,确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风格。如果五千年前黄帝战败了,中华民族的信念和中国文化的性格可能会完全变样,历史如何演变就不得而知了。中国人始终坚信公理和正义,崇尚道义,注重品德修养,这种信念在五千年前就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
  
  80、 秦皇汉武。两千年前,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相对应的是希腊罗马时代,罗马征服希腊相当于秦始皇灭周(六国)。秦始皇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的中华帝国的基础就由此奠定了。秦亡之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汉武帝“独尊儒术”,恢复周礼,维护了中国文化传统。不仅如此,武帝雄才大略,坚决地打败了匈奴,保卫了中华文明。秦皇汉武是继炎黄以来最重大的政治军事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古代文明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汉唐盛世以及随之而兴起的唐宋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这正是西方长达一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宋元之后,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顺利地延续。因此,秦皇汉武的历史贡献在于一举稳定了中华民族在其后两千年时间的历史格局和文化面貌。如果没有秦始皇,六国分治,中国或许和后来的欧洲一样四分五裂。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汉革秦命,如果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失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就会像希腊一样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如此一来,则唐宋不可知矣!明清不可问矣!由此看来,在人类文明史上,秦皇汉武实在伟大,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耀眼的“双子星”。
  
  81、 丝绸之路。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的对外贸易就有了非常大的规模,以丝绸、茶叶为主的大量出口以及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是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发生了重大改变。唐宋时期,无比辉煌的中国和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丝绸之路,绚丽华美的丝绸和精美雅致的瓷器以及以“四大发明”为主的大量科学技术进入到了欧洲人的生活中,没有传教士,没有欺诈和掠夺,这是一条和平文明之路。到了明代,在广阔的海上丝绸之路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演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和平文明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蓝天大海之间,“礼仪之邦”的美誉传扬海外、名垂千古!“丝绸之路”是“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化干戈为玉帛”的“友谊之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永恒的“广告”,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不朽的“商标”!它对于树立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82、 昆仑神话。和希腊古代神话相比,中国古代神话没有那么繁琐和庸俗。中国古代神话显得宏伟壮阔、气势博大。“昆仑”位于中国西部,高度和广度都足以称雄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仑”是一个文化概念,和现代地理学概念有一定区别,不可拘泥。古人以为,“昆仑”是“众神之都”,这里似乎是中国人想象力的归宿。“昆仑”是天帝的下都,为“西王母所居”,有“不死之药”,有“三足鸟”。昆仑神话是中国人伟大的想象力的一个支撑,它和“东海龙宫”(太平洋)的传说遥相呼应,形成了中国人无与伦比的精神框架。从世界第一高山(高原)到世界第一大洋,日月西行,江河东注,那是怎样壮观的一幅景象啊,有如此想象力的民族该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83、 三山五岳。中国文化中的“三山五岳”的概念是一个特殊的象征。“三山”是海上的三座“仙岛”,“五岳”是陆地上的“圣山”,前者与道家的神仙信仰有关,后者与儒家的“封禅”传统相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谓之五岳。用“五行学说”解说“五岳”,群山有主,大地有情,华夏九州被中国文化修饰之后,山脉就有了灵气和精神。“蓬莱仙岛”为什么是“三山”?在北京“圆明园”的福海中的“蓬岛瑶台”这个景观就是以“三山”的意境为依据而设计的,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品味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三”的特殊理解有关。“三山”和“五岳”对于中华有一个“点景”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景观框架和美学特征。
  
  84、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西天有青藏高原为“昆仑”,东海有太平洋为“龙宫”,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意境”,这个意境既高且远、既深且广,足以发挥中国人的想象力,真是得天独厚、举世无双。青藏高原峻极于天、广袤无边,那里有古老纯朴的藏族人民,传说他们是炎帝的后代。青藏高原的历史文化具有特殊价值,那里有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那里有文成公主的梦想和松赞干布的憧憬,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藏传佛教吸引着所有好奇的人们。中华民族有此高原,江河之源泉,群山之祖脉,足以显示山河之雄壮、人民之豪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傲视天下,举世向往,岂非中国人之幸欤?
  
  85、 混沌大帝。《庄子》的“应帝王”中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个寓言故事极其重要,因为它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大秘密!中国人的天性犹如混沌之德,极具含蓄朦胧之意,氤氲之气,中和之美,太极之学,中庸之道,全在于这个宝贵的混沌之德。如果把中国人的这个宝贵品质改变了,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和伟大气质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艺术天才和精神境界就会“死亡”。庄子的伟大就在于保住了中国人可贵的“混沌之德”,使中国人不至于忘本,不至于自作聪明或者过分聪明,防止陷入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思维困境。
  
  86、 盘古大帝。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万物,也没有人类,渺渺茫茫之中,唯有盘古。不知过了多久,盘古醒了,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满目混沌,不辨东西,此时南北未分,上下一体,盘古感到非常困惑和压抑。他舒展四肢、伸张躯体,站立起来!当盘古站起: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这就形成了“天地”!然而“天”和“地”之间强大的引力牢牢地互相吸引,眼看天地又要重合,盘古用力支撑,脚踩大地,手举苍天,使劲把天地分开!如此反复,不知坚持了多久,天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却因劳累而死了。盘古死后,眼睛变化成日(左)月(右),其息为风,其声为雷,须发为星辰,骨骼牙齿为金银铜铁玉石宝藏,手脚四肢变成山脉,血液化为江河,汗水化为雨露,皮肉为土壤,筋脉为道路,其毫毛变为草木等植物,其精灵化为鱼虫鸟兽等动物,于是万物始生。这一神话传说反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宇宙万物的统一起源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盘古神话形象而又生动地揭示了中国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
  
  87、 周公解梦。周公解梦是中国古代研究梦的著名专著之一,在这部书中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梦的解析。虽然许多人在用《周公解梦》这部书,但是,这部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00年前,德国人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开创了研究梦的科学:精神分析学,从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相对比,中国人关于梦的理论就显示出了特殊的价值。中国人对梦是非常敏感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梦的解析和精神分析的完整理论,人的精神活动被划分为五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精、神、魂、魄、意。《黄帝内经》指出: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这个结论是由“五行学说”推导出来,精神活动的五个部分完全应用金木水火土这个“五行网络系统模型”来分析,这就为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也为心理学研究和思维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说弗洛伊德说的“力必多”是科学,中国人所讲的“灵魂”就是封建迷信。
  
  88、 风俗习惯。中国是个大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种观念形态的风俗习惯沉淀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非常丰富的文化宝库,包括婚丧礼仪、公关礼仪、衣食住行的礼仪等各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礼仪风俗。尊师敬老、孝敬父母、耕读传家、敬天祭祖、团结互助、爱情惜物、勤俭节约、忠厚礼让、热情好客、淡泊纯朴……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品质。
  
  89、 中华道教。道教是一种完全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老的一种神仙信仰和黄老之学,汉唐以后,在与佛教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道教的宗教体系。道教的理论核心是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而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是道家的思想灵魂。由于《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崇尚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归根复命,少私寡欲、忍辱谦让,与世无争、与道合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肉体的长生,抱朴守拙,抱残守缺。道家思想具有原始性和超越性,是中国文化的根源,老庄哲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古典艺术提供了特殊的精神境界。有人说,中国人具有“内道外儒”的品格,典型的中国人同时具备道家风骨和儒家风度,在朝在野,或显或隐,或入世或出世,中国人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了解道教就不会了解中国人内在的精神本质。
  
  90、 中华儒学。儒学俗称“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以“六经”为基础,注重修身养性和经世致用,融会百家之学,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天人合一,尊崇以和为贵,推崇仁义道德,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担当道义,主持公理,维护和平,推行仁政,这种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儒学的基本精神。儒学的思想信仰赋予中国人伟大的使命感。君子风度,儒者风范,坚定不移的信念,顶天立地的气概,四海一家的胸怀,万世不朽的精神,形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情怀。孔子有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历经战火的洗礼,接受了各种文化思潮锻炼的现代文明深深地陷入到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富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又一次发现了中华儒学,儒家学说在长期历史的考验之后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孔子说:“苟有用我者,必世而后仁”、“我欲仁,仁斯至矣”。《易传》中有一句话:“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相信未来的世界,人们会在孔子的教诲中得到更多的智慧。
  
  91、 中华佛教。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然而,起源于印度的古代佛教已经消亡了,现代世界所流行的佛教主要是从中国传播开来的。中华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他们都以大乘教义为宗旨。中华佛教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佛教,是受道家和儒家影响的佛教。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和密宗秀莲之都很有特色,实际上,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已经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体系,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歌舞无所不有,藏传佛教是藏学和佛学相结合的产物。汉传佛教研习琴棋书画,注重内省和参悟,讲究习武、坐禅,少林寺就是一个典型。佛教在中国扎根,产生了更强的生命力。空门不空,色空不二,这就是不二法门的真谛。四大皆空,慈悲为怀,般若智慧,菩提正觉,弘扬佛法,法门常转,中华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2、 三教合一。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唐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这就让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佛教进入中国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冲突和交融,经过几百年的交流和讨论,到了宋代,就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信仰。这是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的重大变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三教合一”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创举,这是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实现融合的一个典范,是“求同存异”的一次成功的思想文化整合。当今世界,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宗教冲突日益严重,恐怖袭击日益猖獗,仇视“异教徒”的历史阴影总是挥之不去,如何保证各种宗教和文化和谐共处?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已经有中国宗教家提出了“五教合一”的思想,实现儒、释、道三家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五种学说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一次新的宗教革命,也许,“五教合一”会给世界和平搭建一个思想文化平台。中国历史上曾经实现了“三教合一”,为什么今天就不能做到“五教合一”呢?
  
  93、 伏羲始祖。中华远祖,太昊伏羲,八千年前,文明肇始。传说阴阳八卦是伏羲所创,位居“三皇之首”的伏羲,成为中华民族追根问祖的源头。
  
  94、 公祭黄帝。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心中的圣地,每当清明,公祭黄帝陵,追溯历史,展望未来,激励全球华人,努力奋发图强。
  
  95、 鸦片战争。十九世纪的两次鸦片战争打乱了中国固有的历史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经受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力量和最先进的技术的考验,或者说,是接受了全球性的考验。十九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空前规模的工业革命使全世界的文化传统面临严峻挑战,绝大多数古代文明都不可避免地毁灭在炮火之中,非洲、美洲、澳洲、印度……无一不彻底沦为殖民地,亡国之恨,饥寒之苦,民不聊生,何以伸冤?直到十九世纪末,世界列强已经把世界各地瓜分完毕,铁蹄之下,岂有完卵?普天之下,唯有中国,浩劫之后,得以幸存。虽然台湾、香港等地先后失手,新疆、西藏安然无恙,云南、内蒙得以保全,国家民族在内忧外患的严重困难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96、 抗日战争。二十世纪的抗日战争把整个中国推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抵抗着用飞机、坦克、大炮和密集的机关枪所武装起来的几百万如虎似狼的军队,这是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然而,中国人挺住了。从平型关战役、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以及东北华北无处不在的抗日游击战,中国人的勇敢和智慧在这场现代战争中得到了体现,一个顽强的伟大民族为全世界瞩目,中国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以弱击强,在战争中迅速崛起,成为受尊重的国家,奠定了新世纪的大国地位。中国人的抗日战争是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接连失败与日本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初期,西方人预言中国的抵抗最多坚持一年就完了,可是在八年抗战(如果从1931年9月18日算起,应该是抗战14年之久)中愈战愈强的中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奠定了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不但挽救了中国也挽救了世界,由于中国的坚决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不至于崩溃,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97、 毛泽东。中华民族的二十世纪被称为“毛泽东世纪”,毛泽东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新起点。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又让中国和二战之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行了殊死决战,“三八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洗清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屈辱。毛泽东时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严酷战争的考验,面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夹击和封锁,面对历史转战时期混乱多变的思潮,中国将何去何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及时把握历史命运,首先冲破冷战僵局推动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为日后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无论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还是从世界历史来看,毛泽东都是一个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他是一个神奇的矛盾统一体:他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既是一个军事家和诗人,又是一个书法家……他在许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一种人生奇迹!在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艺术天才!一介书生,一个年轻的诗人,在二十世纪的波澜狂涛中脱颖而出,历经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战火硝烟的严峻考验,成长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轨迹是二十世纪的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民族英雄,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奇迹。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以毛泽东主席为封面来讨论中国崛起的世纪性课题,毛泽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98、 改革开放。经历了两百年血雨腥风的考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讨论,经过长期的犹豫和徘徊,中国人开始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开放,这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和世界所发生的重大转折,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像苏联一样解体,没有像东欧一样被和平演变,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独立自主、稳步快速地进行,自信自强、自尊自爱,中国人已经开始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全球一体化的伟大变革中阔步前进。虽然问题成堆、困难很多,虽然有许多腐败堕落和蜕化变质现象,虽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还存在严重的危机,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以及日益严峻的农村问题,包括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和外交冲突,中国人的未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人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严重考验,中华民族是在崛起中复兴还是在崛起以后灭亡?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然而,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机遇吗?几千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严重的危机中,就越是能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伟大风采,巨龙已经清醒,在暴风骤雨中沐浴,在雷电中穿行,这不正是龙的本色吗?“翻天覆地慨而慷”,让那些胆小鬼们发抖吧!让那些小气鬼们哭泣吧!在未来洪涛巨浪的挑战中,中华民族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则是整个天下!
  
  99、 继往开来。有史以来,中国人的思想从来没有局限于一国一家,“吞吐宇宙、从横天下”以及“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体现了中国人一贯的思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根本性质,“中国”的概念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而非狭义的地理概念,统理万国、协和万邦,“近者悦而远者来”,中国人的头脑中没有侵占和敌对的概念。今天,大中华概念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化中国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是全人类的中国,“中国”在全球华人的心中,“中国”在全世界热爱中国的人的心中。因此,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界中,中国人,已经不仅仅是指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海外华人无论是什么国籍,他仍然是中国人,而那些日益热爱中国而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们也可以是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眼光、有肚量的,只要有“中国心”和中国人的胸怀,谁能说他不是中国人呢?历史上,许多外国人在中国担任要职,并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对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这种情况会更多,在世界全面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和世界角色会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即将崛起,中国人更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气度。
  
  
  后记:本文的写作纯属偶然,一时兴起,随口说出一百条的想法,然而仔细斟酌,全面考虑,这个题目并不好做。一言既出,只好努力完成,今日以九十九结尾,第一百条就只好空下了。本人才疏学浅,胆大妄为,自不量力,胡诌了九十九条之多,第一百条就不能写了。当然,中国人之伟大,又何止于万千百条?这里只是以点带面,希望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今日草成此文,扬长避短,意在激励国人继续进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本文在回顾历史中展望未来,相信未来的中国人会具有更加伟大的品质。今日中国,颇有一些怪事: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自取其辱,仰人鼻息,什么“丑陋的中国人”,什么“愚蠢的中国人”……不知道辱骂中国人是什么本事?我们看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再看看20世纪的美国,哪个奋发图强的民族不是在鼓舞斗志中前进!任何民族中都有丑陋和愚蠢的人,对于伟大的人类,这些事情实在不足挂齿,甚至于应该同情和开导,鼓励他们改正缺点树立前进的信心。那些歇斯底里以辱骂中国人为能事的先生们,他们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太没出息了。狂犬吠日,蚍蜉撼树,有什么意义呢?伟大的时代在召唤我们,伟大的中国正在崛起,我们哪里有工夫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啊。
  
  此文仓促而就,希望在讨论中再做修订,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