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由诺贝尔奖说起–horan (骆驼)

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由诺贝尔奖说起- –

                                      

作者:建 一  2004-11-11 2:41:18 原始出处: 科学网

     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再次与我国无缘,又引起一阵议论,除了种种客观原因以外,人们头脑中普遍缺乏逆向思维模式而惯于随大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的含义就是客观地理解事物,自然科学就是客观地理解大自然。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拘泥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否定它。尤其在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单纯强调国外学说的引进,却忽视国内的新学说,对不具权威的学说更是不屑一顾。"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内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逻辑严谨,没有矛盾的要求相去甚远。本来阐述深刻的学术思想完全可以用轻松愉悦的方式,而不应像有些人那样把简洁的科学原理复杂化,为离奇的观点披上玄妙的外衣。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所具有的推理功能使得它的产生具有预言能力,但物质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必须合情合理,如果脱离开现实去探究宇宙奥秘,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概念游戏。有大众观念的学术不应该是科学家对自己渊博知识的炫耀,而应是引导人们运用理性的思考去冷静地面对事物的真相。客观世界其实很简单,一切事物确实是"上帝"的精心安排,而"上帝"的意志与大自然的规律原本就是一码事。
     驱动世界前进的是人类力图与众不同的热情,科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的过程。能否发现并阐明自然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许多伟人就是因"怀疑"而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怀疑神创论而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源于怀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科学理论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宗教教条,去伪存真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怀疑一切才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崇拜偶像,蔑视理性是无知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早已显露出迷信的荒谬。"科学无禁区"人所共知。对于长期对立、争论不休的、很难统一的学说,不能简单地褒扬一说,贬抑一说。几种学说的争论不仅能活跃学术思想,而且会大大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错误的假说,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吸取其合理的内容。当然,怀疑同社会主流观念相联系的各种学说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受到冷嘲热讽自然不可避免。由于固守世俗偏见的保守势力存在,常常使得开展科学争论十分困难,但真理和谬误只有经过充分自由的讨论才能分辨明白,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素质"原本是指人的生理综合质量。当我们把素质概念转移到教育领域后,不能否定它原本的涵义。素质教育应是强调个性,肯定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努力弘扬独立性,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由于人类大脑已具有的感知功能,使人能从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大脑的思维功能会导致所积累的经验做进一步的总结,因此,通过后天环境对人进行塑造时,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而后者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那种要使人人都成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门门精通的"全才"的应试教育方法,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试教育要求所有人都用一个标准答案回答问题,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要求和检验教育的结果是小小年纪就被摧毁了自信心,养成俯首贴耳、唯唯诺诺,无条件服从别人发号施令的习惯,学子们变成了整天为考试忙碌的"机器人",人人都沉醉于分数的高低,迷恋于名次的追求,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受到严重压抑,又怎么谈得上学会独立思考呢?熟记许多具体规范并形成良好表现的形象只能表示修养好而不是素质高,只会答问不会提问的学生也未必就是好学生。一个人如果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即便博学广闻、才思敏捷将来也难有所建树。听话的人也许对行政管理十分方便,但是,一个由缺乏自信心的人组成的社会与欧美由自信心十足的人组成的社会竞争的结果,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大多是欧美科学家的事实也可以看出孰优孰劣了。
    从汉代起,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中国古代保守封闭的封建社会相适应的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儒学文化重人伦实用,不寻求征服自然,成为制约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求知识做学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经世致用",倡导科学只是强调科学之应用,学习每一门知识都先考虑能否赚钱,从事每一样科学研究都先设想有什么实惠的话,那么,哥白尼的"日心说"岂不是无用之说。由于只钻研其然,不问其所以然,结果我们的祖先虽然许多制造工艺水平登峰造极,却只能是原地打转,眼睁睁看着西方人大踏步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
    基础科学的内容是探究自然现象的真相,明白物质变化的原理,其目的是求"真",所以,大部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希望非常渺茫。科学发现与技术应用是两回事,技术应用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划去实现,而科学发现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与宣传科学精神一样,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实用价值,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实际用途,可恰恰就是一些当时看似无用的科学发现引导人类社会达到了今天的文明程度。许多人对诺贝尔奖带来名利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获奖成果本身,他们只想了解获奖人的轶闻趣事,而对获奖的研究成果却不感兴趣。即便将来我国某项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也不会是研究者为追求即时的实用性而刻意为之。
    科学的魅力来自未知而不是已知,科学的真谛在于否定而不是肯定。我们现阶段已经习惯地称为"标准"的理论,在新的认识中就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创新自然不能在现行的理论框架内翻花样,真正的创新不能只沿着旧理论的轨道前进。一个没有超前意识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历来不缺少智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打破只会盲从、不讲质疑的传统思想桎梏,开拓出一片自然科学领域的新疆界。

【原文地址】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3/col53/article.htm1?id=48306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